初次与她相见是在去年深秋时节,天气微微转凉,草木已渐渐换了冬装。少了些许的暖意的深秋,带给游人的并不是萧条与落寞,相反,而是暖暖的欣喜。
当太阳渐渐落山的时候,我们沿着蜿蜒幽深的小树林一路向前摸索着,铺满小石子的小路弯弯折折,踩在脚下却十分的舒服。当一阵微风徐来,渐渐的能感到一丝凉意,我内心挡不住的窃喜起来。“是不是要见到她了?”“这徐徐的凉意就是她在轻盈的呼唤吧?”我心里嘀咕着,却掩藏不住满脸的惊喜。两三步一转角,一阵阵凉意顺着脸颊袭来,顿时感觉浑身的血液更加顺畅的流动起来,心胸也一下子随着这阵阵的凉意变得宽广起来,霎时间,周围的花花草草也随着这感觉变得盎然起来了,没有一点失落与萧条……我的视野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震撼了,我遇见了美丽。“呀!”我不经意的喊出了声,被眼前这轻盈“女子”——一望无际的湖水所深深吸引了。一时间竟沉醉在里面,心也连着了湖水与蓝天。我伫立,久久的凝望。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至今任然携刻在我的脑海中。
夕阳下的岐山湖水依偎着山脉,显得十分恬美。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停放着几叶看似有些许陈旧的渔船,安静的停靠在岸边,“劳累了一天的渔民应该满载而归了吧。”看着眼前这一叶一叶的渔舟,我仿佛看见了渔人劳累在夕阳下的身影。朴实的脸颊在金色夕阳的映照下,显得更加的凝重了。他们悠闲的划着桨,哼着小曲儿,身边竹篓里装载的是辛苦一天换来满满的“硕果”,夕阳、渔船、湖水、歌声、仿佛顷刻间变成了一副活灵活现的画卷……我站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下,望着这无际的湖水,心里是说不出的平静,所有的忧愁伴着涟漪一圈一圈的离我远去,消失不见,心里像镜子般敞亮起来。我闭上双眼,深呼吸……思绪开始漫无边际的漂泊……
自古以来水都是至仁至善的象征,老子就曾说过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此乃谦下之德也” 他认为上善的人,就应该像水一样。水造福万物,滋养万物,却不与万物争高下,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,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有自己的一方静心之地,与山为邻,与水为友。不与世俗争锋,不与小人钩心,这样的生活才能称之为完美吧?这样的人才正所谓是“上善”者吧。但是理想生活总是会被现实赤裸裸的反驳。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,看不见青山绿水,听不见鸟叫蝉鸣,闻不到烂漫花香,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形的压力,沉重的责任以及负担。人们太容易被琐事羁绊住了脚,心累了,心灵便上了枷锁,永远无法释怀。烦恼像无形的牢笼一样捆住了我们的思想,无法挣脱,只能眼睁睁的望着那些美好,可望而不可即。古人对酒当歌,对月吟诗的豪情,早已淹没在拥挤人群的身影中了。
曾经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,说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。一天,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,弟子说:咸得发苦。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,让弟子再尝湖水。弟子喝后说:纯净甜美。禅师便笑着问弟子你明白些什么了没有,弟子沉思许久,一下便顿悟。说:“生命中的痛苦是盐,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。当你的心胸像一杯水一样狭隘的时候,痛苦来临,你将被痛苦缠绕,受尽折磨;当你的心胸像湖水一样宽广,痛苦来临,你将感觉不到她的存在,还是会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灵。”大师听了弟子这番话之后,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……
故事虽短,但是却蕴含着很深刻的哲理:人活着,就要做一汪湖水,以积极向上、乐观的生活态度化解所有的压力以及苦难,给自己头顶撑起一片蓝天。给自己心灵换来自由。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冷静稳定,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谦虚不骄,在生活不断周而复始,生命便会变得美好,所有的不愉快便也会随之烟消云散。
就做一汪湖水吧!在纷扰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归隐,在流言蜚语中静下自己的耳根,做一汪湖水,淡泊宁静,与世无争。我想,若非要给所有的水一个比喻,那么我觉得海就是一个强壮的男人,拥有广阔的胸怀和有力的臂弯,湖呢,则是一个温柔的女子,拥有安静、甜美的面容。而岐山湖就是那样的女子——水一样的纯净,水一样的澄明,水一样的源远流长,水一样的淡泊宁静……
微风徐来、水波不兴。我突然回过神来,天色已慢慢昏暗下来,望着依旧美好的岐山湖水,……我笑了。
惟愿这一生,能做个像水一样的女子。